線發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線發小說 > 鋼鐵蘇聯 > 第1960章 先來一批

第1960章 先來一批

-

第1960章

先來一批

說起來也挺有意思的,t43改步戰車這個計劃雖然最早是莫洛佐夫那邊提出來的,不過等到後來,也就是以馬拉申科為中繼橋梁、將科京與莫洛佐夫這一對原本的競爭對手,給撮合到一起之後,這個項目再往後,就變成了第一特彆設計局和第二特彆設計局的合作項目。

因為計劃是莫洛佐夫最早提出來並開始試做的,加之t43中型坦克的生產線也不在科京的一局這邊,而是在莫洛佐夫的二局那裡。

有鑒於此,車體底盤部分的主要設計建造工作就交由莫洛佐夫負責搞定,而科京這邊,則是攬過了炮塔的設計建造與測試工作。這也能更好地幫助莫洛佐夫分攤設計壓力,使得其能夠投入最大精力到車體底盤的設計建造中去。

為了方便測繪與測試工作,莫洛佐夫還提供給了科京幾輛試製預生產出來的改進款車體底盤,用於讓科京搭載不同設計方案的炮塔進行實際測試。

所以此時此刻馬拉申科看到的這車體底盤,實際上並不是科京的一局這邊設計並下發生產任務交由建造的。而是莫洛佐夫的二局那邊已經造好,並用鐵路乾線專門送過來的。畢竟你讓壓根冇有t43生產線的科京這邊造這車體底盤,那屬實是有點難為人了。

莫洛佐夫那邊的車體底盤改進和最後一階段的測試工作,進行的有條不紊、步步推進。而科京這邊的炮塔設計也不甘落後,好幾種不同方案測試篩選後最終定型下來的最優秀勝者,便是馬拉申科麵前的這玩意兒。

有一說一,科京搗鼓出來的這個炮塔構型,看上去有點像是is2重型坦克炮塔腦袋的等比例縮小版本,和t43這個車體底盤搭配在一起總給人一種“換頭怪凱露”,不怎麼著調的感覺。

嚴格來說這種炮塔設計構型放在步戰車身上並不算合適,防彈外形是有了但過於高大,尤其不適合生存能力本就相對較差的步戰車隱蔽。而且據馬拉申科瞭解,科京還給這炮塔佈置了厚重的裝甲,炮塔前緣正臉物理厚度達到了驚人的80毫米,要知道這隻是一款步戰車。

科京的設計思路是好的,畢竟炮塔在實戰中的中彈機率更高,這是對前線所有戰損報告進行彙總統計後得出的精確結果,那就理應該被重點保護起來。

但馬拉申科卻清楚地知道步戰車這東西,除了極少數劍走偏鋒、專打治安戰的玩意兒,後世各大主流軍事強國的步戰車冇有一款是重甲設計。步戰車本身的設計作戰用途就不是扛著重甲,去和敵方完備重火力陣地還有坦克硬剛的,一身冗餘的重甲隻會成為步戰車的累贅。

不過,凡事都有特殊性,也不能事事都用死理去生搬硬套。

t43步戰車到底是直接套用中型坦克底盤應急魔改來的玩意兒,完整繼承了原有t43中型坦克的動力係統,隻不過是後置改前移、挪了下位置而已。

這也就等同於意味著這款魔改步戰車,擁有和中型坦克完全相同的馬力輸出,就算是對比冷戰時期的步戰車乃至未來二十一世紀步戰車,這動力輸出也絕對稱得上是充沛。

所以縱使是科京給這玩意兒,設計了個正麵裝甲物理厚度達到80毫米的堅固腦袋,但是因為等比例縮小了體積的緣故,所以這個新式的炮塔實際上還要來得更輕。這也就意味著安到車上之後,整車的戰鬥全重要比正經的t43中型坦克來的更小。

一款比t43中型坦克功重比還高、機動性更好、跑的也更快的高防護效能步戰車,如果是按照這種描述來想的話,馬拉申科猛然間覺得這好像也還不錯。至少德國佬那些小水管反坦克炮都奈何不了這東西了,防護的提升也並非毫無意義。

而且這畢竟是一款戰

時應急魔改來的青春版步戰車,不論是設計投入還是設計時間都很有限,搗鼓成現在這模樣已經不錯了。就這還是上級看在這東西是馬拉申科、科京、還有莫洛佐夫三人蔘與其中,都投入了不小精力,並相信會獲得成功的情況下才勉強默許存在的。

所以不管怎麼說,能有眼下這樣品已經不錯了,有的用比冇得用要強,就這還要啥自行車?

“挺好的,我看就這樣吧。要是實車測試再不出問題的話,我看就可以定型投入量產了,話說你們應該還冇開始量產吧?”

從車體底盤上一躍而下的馬拉申科拍了拍手上的飛灰、隨口一問,不曾想科京緊隨其後給出的答案卻屬實令人感到意外。

“你要是問我這裡的話,那當然是冇有量產的,畢竟我這兒隻造重型坦克,不過莫洛佐夫那兒可就不一定了。”

“嗯?你這,這話什麼意思?”

在馬拉申科跟前向來習慣有話直說的科京難得當了次謎語人,略顯意外的馬拉申科下意識開口直接給問了回去,賣了個小小關子的科京也隻是一笑帶過後隨之悄然開口。

“事實上,咱倆現在看到的這東西已經測試過三次了。目前這樣子是第三次測試完成開回來返廠,把炮塔吊起來看看連接結構還有內部各處有冇有異常,新式炮塔的設計是否

可靠。從檢查結果來看是令人欣喜的,它確實不存在什麼問題。”

“所以,這也就同時證明瞭莫洛佐夫那邊按照第三原型方案,預生產出來的一批次產品也冇有問題。總數是50輛,朱可夫元帥親自批準的,他得到了最高領袖的授權。當然也是因為這批車是要提供給你們的,所以他纔會管這件事,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是朱可夫元帥來簽這個字。”

“......”

整啥玩意兒?都他媽定型投產啦?

臥槽!這特麼也太快了吧,這都發生了啥?老朱同誌都插手進來了,莫非真的是領袖師定製款?

馬拉申科顯然低估了他提交上去的那份諸兵種合成部隊報告所造成的影響力,不光是朱可夫和斯大林這兩位已知大佬覺得可行能試,就連一向謹言慎行的華西列夫斯基還有馬拉申科的最初提攜人,也就是羅科索夫斯基“羅司機”那邊,都對這份報告報以了很高的評價。

既然大家都認可,那稍微投入點力量嘗試著做一做也就冇啥不可以的了,在不影響整體生產任務的前提下,試生產一點有需要的新裝備也不是不行。

何況這還是最高領袖親自首肯批準,覺得可以嘗試去做做的一件事。

(本章完)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